我喜歡拍照,但想拍照說成攝影,會不會多一點文青的味道?
看我的頭像就知道,雖然程度沒有小玉她爸爸那麼誇張,但這項興趣真的把我帶進另一個不同的世界。
第一台單眼相機是在民國76年,NIKON的F301。那個當兵的年代,抽到好籤定是祖上積德,懵懵懂懂下就被帶往基地,操練一段時間後,才發現這個軍校據點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處所。在這兒認識了駐校照相館的老闆,推薦給我這一台「半自動」的單眼相機,然後開啟了許多回味再三的故事序曲。
那時候,花了很多時間去明白快門與光圈的排列與變化組合,基本的ISO100底片就讓我花費如流水,最慘的還是需要沖洗出相片後,才能知道到底拍照成功與否,一捲36張的底片,滿意的照片有三、五張就要偷笑了。
還好隨著時間的推衍與錯誤經驗的累積,成功率漸次提高。但與此同時,數位相機的時代卻悄悄的來臨。
最開始能報上名號的是200萬畫素數位相機,可我們這些用單眼相機的人是打從心底鄙視的!這麼多前言,僅是交代了柱賀擁有相機的傳承史,但為什麼會喜歡攝影?
古有明訓,比如說:一沙一世界、見微知著,微距攝影令人著迷的代表字眼;一覽眾山小,廣角攝影的大氣度、大眼界;天涯若比鄰,長鏡頭的散景與景深是個致命的吸引力;風情萬種、巧笑倩兮,這是人像攝影者的追逐夢想。
而當數位單眼相機也出現成熟技術款的時候,NIKON的D70成了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,而為了成相的細膩度,鏡頭的「專業分工」才是王道,小三元、大三元,推坑之路真是成了攝影師的最大痛苦與樂趣。
因為攝影,另一條故事的濫觴是車隊,請容柱賀另表。但老家與住家的牆壁上,貼滿了小朋友放大裱褙的照片,雙親慈愛的眼神時時停駐在那些剎那即永恆的照片上,我們知道那些有形的花費都值得了、而這樣的畫面卻也已經停格留在心中。
小朋友開始成家立業,回家聚餐的時候,偶不經意地抬頭看到,多的是笑鬧與話題。播放軟體日新月異,讓今人已不再習慣將照片沖洗出來,雲端與儲存設備,讓攝影的照片可以毫無顧忌地一直快速增加累計,直到,你已經不復記得是不是拍過這樣的照片?來過這樣的地方?同行的人到底還有誰?時代在變,環境在變,價值觀該當變或不變?
編輯|李盈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