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,台灣這種玄關、客廳、廚房一氣呵成的開放型格局,在日本也可以見到,但尚未非常普遍,大多見於建築師或藝術家的自宅中,大抵是因為對於社會轉變和生活方式多樣化的反應度較為敏銳,所以先以自家為實驗場所。
以「高齡社會×Design」的觀點來介紹日本現在著手於廚房改造的兩項新嘗試,首先,便是「高度」的整合。一般對於廚房的印象,是所有的桌面都要有統一高度,但這樣刻板印象有個陷阱,因為水槽、料理台和瓦斯爐的使用方式皆不同,若都要符合人體工學,其實高度不同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一般桌面的高度約為八十五至九十公分,屬於料理台的標準桌面高度,而瓦斯爐因為加上了五角爐架,又會比桌面高度增加約六公分,使得翻炒或攪拌的動作變得較為困難。
反之,若為了配合瓦斯爐而調降桌面高度,嵌於桌面內的水槽又會變得太低,降低使用上的容易度。這些高度差異的不合適,影響面不僅是身體上的疲勞程度,也對於廚房的安全性有很大關聯。因此,如果要改造整個廚房,我們會推薦把安裝瓦斯爐的那部分桌面高度調降十公分。
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,就是在餐桌上安裝電磁爐,充當料理時的爐火使用。一般餐桌的高度是七十至七十五公分,對使用者而言是相當適合的高度,若僅需製作簡單的料理或是加熱飯菜,非常輕巧方便。這樣的設計方式,使用者也可以坐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切食材,對於高齡者、小朋友或是容易腰痛的人來說,不失為一種貼心設計,甚至是使用輪椅的朋友們,也能方便地準備食材、製作料理。
再來,是關於「入玄關即廚房」的格局組合。這樣的設計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優點是買回來的各種生鮮食材可以馬上整理好,但我以「高齡社會×Design」的觀點切入,這種格局設計意味著廚房立足於生活的中心,各種充滿「家」的感覺的招呼語,例如:「我出門了」「我回來了」「歡迎光臨」等,不會被擋在獨立的玄關空間外,可以更進一步置於人際關係結合的交點,也就是廚房。買回來的飯菜也能馬上找到碗碟盛放,餐桌亦權充為年長者或孩童坐著參與料理過程的檯子使用,方便其他家族成員、朋友或看護者參與,製作料理的氛圍更加和諧。
製作料理有療癒人心的效果,我常在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,暫時放下手邊事務到廚房炒洋蔥。看著鍋子裡的洋蔥逐漸變成焦糖色,心情也不可思議地受到治癒與鼓舞;除了下廚之外,我相信也有人是透過整理廚房來療癒身心吧!年齡增長,即使身體十分健康,精神上也會變得較難維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。因此,創造一個讓銀髮族能夠一邊做菜、一邊愉快聊天的廚房,是我的理想。將創意應用到各個不起眼的小地方,就能創造出一個溫暖舒適的好地方,或許,這樣的廚房,更像是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生活情境的傢俱,而不只是冷冰冰的廚房設備而已。
翻譯|庄司佳代 編輯|李盈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