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,作為世界高齡社會的先鋒,有兩件事情是可以為正在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做到的;一是傳授日本高齡社會的經驗,二是融合日本經驗和台灣風俗文化,醞釀成新的模式。然而無論其一其二,我們覺得最重要的關鍵,在於「觀察」。
日本和台灣相似的地方很多,懷舊的街道、溫暖的人情,讓第一次到台灣參訪的我們,立即感受到滿滿的親切感。當然,二者亦有相異之處,例如台灣特有的多元民族文化、外食文化以及志工文化等,不勝枚舉。而在此之中,我們最感興趣的就是台灣的街道;老街、騎樓、窗櫺、地磚等,屢屢讓我們駐足,無法將視線移開。儘管台灣建築有如此迷人的魅力,其簡樸不加修飾的設計,可能會讓習慣日式住宅的人,因其欠缺輔助型設置而稍感不便或危險。
有次,在雨天前往了台灣友人的住宅,卻差點在玄關濕滑的大理石地板上打滑失足,這樣的意外事件成為了我們開始把「人」與「住宅」連接起來的契機,讓我們意識到「傢俱」的可能性,製作出將人和房子緊密相連的傢俱,讓生活更美好。我們看過一般市售的機能性傢俱,強調其功能而忽略了設計感,感覺使傢俱淪為輔具或機械一般的存在;但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種簡潔、美觀、普通的傢俱,單純而美好,任何人都可以輕易使用,且在緊急的情況下,能夠協助你支撐身體,化解摔倒受傷的危機。
我們也曾經想過,要把日本既有的傢俱引進台灣,但考量到氣候、材料、維修、運輸等問題,最終選擇日本設計、台灣製造。當時的我們,對於台灣傢俱的知識尚且稱不上充分,且沒有熟悉的工廠可以合作,要說沒有遇到困難,那是騙人的;但即便是在最人生地不熟的時候,我們也受到了很多台灣人的熱心幫助,把我們的事情都當作是自己的事情一般設想。就這樣,觀察之樹的傢俱設計及製造之路,開始了。
翻譯|庄司佳代